佳博体育app入口-新版APP下载

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

2017年05月22日 09:54:10 来源:   西双版纳新闻网

马 萱

这世界上有的职业是“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”。自从 1999 年 8 月我成为报社的一名正式职工之后,终于领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。

新闻工作的确是这样的一种职业:读者天天读报纸,报上的文章写得再生动,他会觉得这是理当如此;如果有一天他读的报纸上的文章不生动、甚至出现了一个错别字,他就会想:这些人是干什么吃的,一点点小事都办不好。

推而广之,世界上的职业又有几种不是这样?

如果有一天,正在看着的电视图像扭曲、“雪花”片片,已经离不开电视的我们一定是怒不可遏;天天喝着瓶装水的我们,突然有一天送水的工人晚来了半个小时,心里不免嘀咕几句;又比如,习惯于接受互联网方便服务的我们,怎么也上不了网,怒气一定指向为我们服务了很久的工作人员……仔细想想,有些东西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的同时,背后许多人的默默劳动成为理所当然,一旦有点闪失,人们的抱怨一定是指向这些曾为之付出辛苦努力的人们。想清楚了这一点,我们会更加理解为工作所做出的努力与付出。

2003 年,对我来说真是不幸的一年。我因在一条征兵工作的消息中不慎泄露了征兵人数,不仅自己得写检查检讨错误,还牵连了单位领导也受到相关的处罚。俗话说祸不单行,这件事才刚刚平息下来,我又在 2004 年初的旅游月刊中把基诺族人口数字弄错了,虽然后来登报更正,但是再次严重影响了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权威形象。

一连串的打击让人气馁。那段时间,感觉天都是灰灰的,人也提不起精神来,甚至一度有想退出新闻队伍的想法。可是,转念一想,离开了专业领域,离开了集体,我又能做些什么呢?这个时候,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非常关心我,除了叫我今后多注意新闻采访、报道的细节之外,没有一个人有责怪我的意思,还勉励我要更加努力、认真细致。我想,人在顺境中的时候不会察觉到别人的关心,但是在逆境中就不同了,有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也胜过千言万语。

慢慢地,我在工作中逐渐调整好心态。其实,仔细想想,我之所以出现失误,也是因为我想把工作尽量做到最好。第一次的错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画蛇添足地添加了人数。第二次的错误也是如此,我想把稿子写得更完美些,于是增加了人口数。

一些影视剧也对我产生了影响。《大长今》不也是一直从小到大都在犯错误吗?因为她的想法与众不同,总是想独辟蹊径地把事情办好;《亮剑》中的李云龙也是常常不按常理出牌,因为他想战胜对手,获得最后的胜利;《阿信》也是在一连串的打击面前坚持下来,每一次的挫折都成了她不断奋斗的新起点,才有了晚年的成功事业。虽然这些例子在别人眼里看来也许很幼稚,但它们让我想通了一个道理:失败,有时候正说明你想把事情做好,只不过方法不对。成功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,更多时候,成功是持续地改进,每天进步 1%就是成长。回想自己的过失,还是那句老话:失败是成功之母。我决不允许同样的错误再发生了,工作中我学会了小心小心再小心,而且我也不吝惜把失败的教训告诉其他同事,提醒他们引以为戒,同时自警。

走出了那片阴霾的天空,我有种云开雾散的感觉,阳光也终于在风雨后露出了笑脸。从这件事中,我学到了很多。人不管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进取的精神状态,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一切的良药。今后,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,我都将保持这种奋发、向上、积极的心态。一切事物既然存在,就有它存在的道理,对成功或失败,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态。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。

此后,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素质,增强自己的工作责任心。即使是最平常的稿件我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?怎么样?这样写行不行?就这样,几年下来,终于保证了稿件没有再出现重大差错,还参加了昆交会、2005 环球小姐傣乡行、六国艺术节等重大活动的采访报道。另一方面,我发挥自己中文系毕业的优势,撰写了一批富有傣乡特色的稿件,《探访雨林深处的未识别族群》、《傣乡 “啃的鸡”》等稿件刊登后在读者中反映不错。

报社迎来 50 岁的生日,我来到报社也有 7 个年头了。我想,在这样的时刻,我们不但要总结成绩,更要总结经验教训。因为成绩让我们感到荣耀,增强我们的信心;教训同样鼓舞我们顽强不屈,越战越勇。更何况,我们还有一个温暖的集体。

“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”——这是迄今为止我为新闻工作找到的最好注解。生命不息,奋斗不止,今后我会更加努力。